初識全國最美金牌供電所板橋供電所搶修組的老師傅李學寬的時候,也許你會認為他是一個“沒有故事”的人,不是黨員、不善言談,甚至連榮譽也屈指可數(shù)。長年一身淺藍色的工作服,黝黑的皮膚,說話時帶些靦腆。但當在現(xiàn)場開展工作的時候,他的動作卻標準而嫻熟,與說話時判若兩人。
53歲的李學寬師傅,在板橋供電所工作34年來,一直從事著最前沿的搶修工作。在李學寬剛進入電力企業(yè)時,農村地區(qū)一遇刮風下雨就停電,已經成了常態(tài),“停電就搶修,這沒什么好說的。”在工作面前,李學寬從不抱怨、與同事一起吃苦耐勞、沖鋒在前,不管遇上多惡劣的天氣,不管山高路遠,只要群眾遇到用電困難問題,他都隨叫隨到,熱心的為當?shù)厝罕娕艖n解難。
不忘初心 堅守崗位
每年夏季,隨著來到板橋避暑游客的日漸增多,板橋電網負荷也是逐漸增大,“每年的夏冬兩季搶修最多,其中由于板橋鎮(zhèn)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外地避暑游客的增加也是對電網負荷的一大考驗。”板橋供電所陶正吉所長介紹道。
2018年6月,板橋鎮(zhèn)大溝村由于負荷過大,導致跳閘停電,外地來避暑的游客不理解,面對搶修的電力工作人員幾番嘲諷“不就是推一下開關的事情,為什么推三阻四就是不搶修?”……游客們不能體會到炎炎烈日下,穿著密不透風的搶修服開展搶修工作時的艱辛,“別人都說,這個本來就是我們的工作,所以面對困難與不解,我已經習慣了難聽的話不聽,溝通的話多說。干了幾十年電力搶修工作,停電對生活帶來的不便我還是很能體會。”就這樣,李學寬面對著用戶的不解,默默卻快速的進行著搶修復電工作。
作為板橋供電所搶修的“老師傅”,長期24小時“待機”搶修的他,身體卻早已拉響了警報,由于長期的心悸、頭昏,他被家人“押往”醫(yī)院進行檢查,“房室結雙徑路伴房室結折返心動過速”“高血壓病3級很高危組”“右鎖骨下動脈起始部狹窄并盜血”……一長串拗口的病情診斷出現(xiàn)在他的檢查報告單上,在醫(yī)院住了十來天院進行了“射頻消融術后”,剛出院的他便立即打電話詢問搶修值班的時間表。
面對家人勸解,平時話就不多的他只是沉默的穿上藍色的工作服準時到供電所進行值班搶修工作,雖然出院時,醫(yī)生一再叮囑他要多臥床休息,多靜養(yǎng);可是眼看著板橋這片避暑天堂的游客逐漸增多,干了幾十年搶修的他明白:游客多了負荷就高,如果停電,會給遠道而來的游客以及當?shù)厝罕娫斐珊芏嗖槐恪?ldquo;我不想影響工作,所以我隨時把醫(yī)生開的藥帶在身上,按時服藥、全力工作。”就這樣,剛從醫(yī)院出院的他,懷里揣著藥片便又開啟了24小時的搶修值班“待機”模式,完成了出院便上班的無縫“銜接”。
當問到他為什么這樣“拼命”時,他依然只是靦腆的說道:“這本來就是一線搶修應該做的,不止是我,所有干過一線搶修的人都是這樣。搶修才是最重要的,身體的毛病反正醫(yī)生都已經給我治好了嘛。”
巡視、搶修、操作……在看似簡單的工作中,他堅持把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面對工作從不拒絕,面對工作從不放棄,不忘初心、堅守崗位,積淀出電力一線搶修工人的工匠精神。
扎根基層 板橋“大禹”
在遵義會議80周年特級保供電工作中,李學寬與同事負責婁山關景區(qū)的保供電任務,婁山關景區(qū)由于高海拔,山上稍有降溫便會出現(xiàn)大雪紛飛的場景,按照既定的巡視方案,李學寬每天都會在那條7500米長的山道上走上一個來回。除了每天對婁山關進行固定的線路巡視外,他還要負責對婁山關陳列館的線路進行檢查,在他的筆記本上,簡單而詳細的記錄著保電組每天的工作開展情況:“2015年1月1日,繼續(xù)對電源開關進行標示打印,巡視電源設備,對陳列館1500米線路通道進行清理。1月2日,對陳列館內的設備進行負荷測試,經測試發(fā)現(xiàn)陳列館空調電源線偏小,不能滿足幾臺空調同時運行的要求,已與陳列館工作人員配合立即著手整改。”筆記本上簡單的話語,卻無法述說工作開展中的艱辛與不易。其中那廖廖幾筆帶過的1500米通道清理背后,掩蓋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婁山關景區(qū)樹木出于對植被的保護,平時里是不允許砍伐的,所以此次的通道清理對于保電組來說異常費力,山間小路由于無人行走布滿青苔濕滑,樹木又高又密,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學寬在林間小路滑倒、爬起,在2015年的新年里,從早上8點到下午7點歷時三天終于將通道清理完畢,保障了線路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80周年特級保供電期間,雖然李學寬的家就在離婁山關不遠的泗渡鎮(zhèn),但是按照工作要求,他卻天天和同事們吃住在婁山關的臨時保電點上,同事們開玩笑的說他:“古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今有學寬為了保電,離家雖近卻不回”。
在板橋鎮(zhèn)柏楊村沙壩組,僅有60余戶村民,李學寬回憶說,記不清是那一年的冬季,雨雪結冰導致該條線路故障停電,由于那時候村民組不通路,車也開不進去,李學寬與同事們就肩扛手提著搶修工器具,在風雪里步行三個多小時深一腳淺一腳的摸索前行,沿路巡線查找故障點。“搶修的時候,村民們都圍在我們身邊,在他們心中,有我們在就是定心丸。這個村民組現(xiàn)在路修好了,可以直接開車去搶修了,很方便。”可就是這段現(xiàn)在“開車很方便”的搶修路他走了快30年而從未抱怨。
在板橋供電所,“沒有故事”的李學寬一身搶修服四季穿在身,面對電力搶修這個特殊的職業(yè),沒有正常的節(jié)假日,搶修起來更是隨時開啟24小時“待機”“白+黑”模式,但是53歲的李學寬卻堅守了34年,他的想法非常簡單:“電力連著千萬家,讓群眾用好上電、用好電,是我們工作應該做的。”身為一名基層普通的電力人,李學寬憑著自己對工作的赤誠之心,深深扎根在婁山關這片紅色熱土,盡心竭力守護著板橋鎮(zhèn)的光明。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本網及時刪除。
|